欢迎访问诸暨在线文学专区! 百姓论坛 | 招聘/求职 | 房产 | 汽车 | 家装 | 二手
 

我要投稿
 
【梦里江南】婺源乡村四章
作者:草木皆醉  2025/6/28   被浏览 1293 次  评论 0
 婺源乡村四章

江西婺源古属徽州府,乃“六县”之一。秋天出游,虽说看不到令摄影家们如痴如醉的满畈满垄的油菜花,以及金黄金黄的花海簇拥着青瓦粉墙的景致,可是,当婺源走过了春天、走过了夏天,却以金灿灿的谷粒映衬着肃穆峻峭的马头墙。天高云淡,艳阳下的村舍、庭院、老街、拱桥、埠头……每一处独特的风韵,每一个历史的印记,几乎都镀了一层金,在朱熹故里演绎梦境一样的传说。城北的清华镇清华村有着“登青云上彩虹”的风俗。早在唐代,县府曾设于此,后迁紫阳镇,即现在的县城。当年岳飞领兵南征,曾夜宿清华镇,军纪严明,受百姓犒劳,曾题诗“提戈阃事寄南征,一宿殷勤见主情”答谢。

登青云上彩虹

从双井巷走进清华老街,拐入通街巷,经过“彩虹糯米酒”作坊,一座木结构廊桥呈现在你的面前,这就是彩虹桥。朱红廊桥东西走向,跨虹卧波。远远望去,5个船头形“燕嘴”桥墩用青石叠砌,长着一丛丛闲花野草,架着长140 米、宽4米许的廊亭,承载过南宋以来的人流车马,阅尽改朝换代的阴晴圆缺。信步登上廊桥,你会发现,整座桥体的11个廊亭各自独立,连接处都留有若干厘米的空间。据说,这种似连非连结构,不至于让桥体“一损俱损”。桥心设神龛,供奉3尊塑像,居中大禹,右位施主胡济祥,左位工匠胡永班。楹联“两水夹明镜,双桥落彩虹”。凭栏眺望,萦绕城垣的婺水从“小西湖”那边蜿蜒而来,水光潋滟,倒映青山;回望桥西北,有彩虹寺,浓荫掩映。寺前有茶楼,竹篱茅舍滨水,两架茶褐色水碓流转着天光云影。

下桥来到茶楼,有展示农耕时代的石磨、石臼、犁、耙、龙骨水车之类。褐色廊柱,楹联“石磨无言磨去千年岁月,水车有幸车来万里宾朋”。水碓在你面前显得庞然,像风车一样高大的轮子悠悠地转动着,似乎在数着千年古镇的年轮……桥西南有单孔石拱桥,名曰“登云”,有古树相依。从前镇上人外出,特意来走“双桥”,“登青云上彩虹”图吉利,这跟沪郊朱家角镇的平安桥一样富有寓意。跨上桥头,见古驿道荒草丛生,桥脚残存的青石板零零落落,伸向田塍,湮没在亚麻色的秋收的田野里……时近中午,驿外拱桥边空旷寂然,无人问津,而过桥便走上徽州古驿道。前面嗳嗳苍山,你会觉得好奇,借问:这条古道可以北上休宁、屯溪?

思溪延村商宅群

思溪延村位于城西北的思口镇,依山傍水,建于北宋元丰年间。在明清时期,外出经商人众,作为徽商大军的一支劲旅,经营木材、茶叶,足迹遍及长江、珠江金三角,于是,延村出现了一批商宅群,达百余幢。

村口有廊桥,横跨思溪,曰“通济桥”,建于明代,木结构单孔拱桥,长20余米,宽约3米,两边有美人靠,乡人在这里小聚闲聊。穿过灰褐色原木构架的桥廊,走过桥亭的小杂货铺,赫然显现皖赣风格的黛瓦灰墙。那里有好几家小饭馆,设在百年老屋里。随意走进一家就餐。厅堂静谧幽暗,却很整洁。借前庭天井采光,浏览楹联,黑底金字:“菡气若兰清音如至,雪山倚翠冰壑照人。”撰联者名不见经传,倒也给老宅添几分古雅。偏屋堆叠一袋袋的晚稻谷。坐在八仙桌前,喝上一杯清茶,跟老板娘闲聊今年的收成、晚稻跟早稻的出米率和口感,以及大米跟杂粮的营养价值……老板娘说,我们这里是长寿村,要健康,还是多吃蔬菜、杂粮。于是,让帮工做了红辣椒炒肉片、大蒜麻婆豆腐之类的农家菜。我说晚米饭特别好吃,又软又糯。陪同的包车司机是粮管所下岗的再就业人员,谙熟稻种。席间,他告诉我,更好吃的还有二晚稻。
餐后走村访户。行走在山墙下,弄堂尤其显得窄小。

跨进一座老宅,正厅悬挂行楷“敬序堂”匾,黑底金字,丰润秀美,平远淡雅,兼有颜真卿、董其昌笔意。中堂是一幅喜鹊牡丹工笔画,富贵吉祥。厅内窗明几净,核桃色祭案摆座钟瓶镜。荸荠色八仙桌,三面围着条凳。桌上有一把景德镇白瓷茶壶,釉亮细腻,造型精致,衬着深色桌面,很有几分清雅。左边屋角靠板壁摆着几个老南瓜,自产的丰收果,城里人往往用来降血糖。右边茶几上搁着一顶草帽,想必是主人从田里回来歇脚了。厅堂两侧开着隔扇,可通天井、厨房、柴房。东面偏房原为小姐楼、书房,楼上有细木格子围栏,檐间裙摆浮雕花卉、卷草,工艺精巧。西面偏房高悬清道光二十八年圣旨“七叶衍祥”竪匾,蓝底金字,边框浮雕描金蟠龙。宅内装饰木雕莲花瓣、灵芝草、如意云之类,以期寿比南山,子孙满堂。据说宅主妻程氏五世同堂,看见七代,荣获皇上嘉奖。

建于清嘉庆年间的“继志堂”,为俞姓家族老大住宅,意在继承祖业。老宅凹字形格局,正厅两厢带楼,有清雍正年间的太师椅。比邻的“承志堂”为老二住宅,内有百寿花厅,为迎宾馆舍,隔扇雕有篆体百“寿”图,古朴精致。在俞氏“兴泰里”宅院,还有支派捐善款的银库、救火用的大水缸……辉煌已成往事。如今,留在村里的徽商后裔守着祖业,荷锄耕作,种花养老。你瞧,小巷里弄,村民推着运粮的独轮车,迈着健硕的脚步,是否在履行知足常乐,安居乐业的信条?这也许是祖上背井离乡、“服贾四方”的初衷呢!

徽州大商埠汪口

县城东北的江湾镇汪口村,建于北宋大观年间(1109),有“徽州大商埠”之称。古村三面环水,系江湾与西萃河、永川河汇合处,故名。宋以来,中进士13人,出过七品以上官员80人。

村口的俞氏宗祠建于清代,为祭祀始祖宋代谏议大夫俞杲而立。祠堂坐北朝南,由山门、享堂、后殿组成,占地1000余平米。据介绍,祠内的后殿比山门阔0.5米,出于风水考虑,前小后大,形如口袋,利于聚财。山门前檐廊柱之间设签子门。天井北面为享堂,廊枋饰以木雕花鸟游鱼,横梁居中依次高悬蓝底金字“乡贤”匾,和白底黑字“父子柱史”、“仁本堂”、“道学名家”诸匾,左右悬“拔贡”、“亚魁”匾。楹联红底蓝字:“万石家风当惟孝悌,百年世业乃在诗书。”足见崇尚儒道和朱子理学之风,人文蔚然。东侧义塾前有花园,植百年金桂,根深叶茂,香飘依旧。

祠堂前有官路正街,约600米,东西走向,呈月弯形,建于北宋大观年间(1107)。街北面有酒坊巷、李家巷、双桂巷、柴薪巷……街上还有泰兴茶庄旧址,前店后坊。街南屋后临河,一条条小弄筑有石级,分别通向双溪埠头、同丰埠头、裕丰埠头、大众埠头、桐木埠头,“大商埠”名不虚传。古意犹存的“官路”铺着石板,家家户户门前筑有石阶。放眼望去,近处的屋宇都笼罩在秋阳的阴影里,层层叠叠的石库门扉、门框上方的砖雕门罩、高耸的马头墙翘角,在纵深感里彼此错落着、交织着棕褐和古铜色的剪影,有着油画一样的质感。而西斜的阳光给转角处的几户屋舍投射了一抹亮色,其间的小客栈,屋檐下那串红灯笼因了这层亮色,里面的“红烛”似乎被点燃了,灯影曈曈。恍惚之间,你的耳畔响起了市井熙攘的人声,车马辚辚,仿佛走进了客商行脚匆匆的故事里。

商家馆舍、官宦府第不动声色地掩藏在僻静的巷子里。古宅“一经堂”建于清乾隆二年(1737),三间两厢,石库门框。宅主俞念曾,五品官,内挂《朱子治家格言》,以“人遗子金满籝,吾教子惟一经”古训而名。“懋德堂”建于清乾隆六十年(1794),三进五间,东北有绣楼,系婺源“东门出城第一家”富豪。宅主俞理臣,在皖、浙、赣等地开设钱庄、当铺,经营田产,享有“业至三省,家无白丁”美誉。中堂对联“德主德行家有贤嗣,书函书启世无白丁”。“大夫第”占地200平米,四厢式格局,宽敞恢宏。据介绍,三代为官:父俞炳查为奉直大夫,子为任州同知,孙为栋县知县。

有桐木岭巷,石级高耸,是一座植梧桐的小坡岭。穿过东侧石雕“掩晬”的拱券门洞,有一小院,植月桂一株,古干虬枝。南向门楣砖雕“养源书屋”,建于清光绪五年(1880),由前院、课堂、塾师室、厨房组成。课堂有楹联“荆树有花兄弟乐,书田无税子孙耕”。书屋由私人捐资兴学。古徽州人“以儒为体,以贾为用”,经商、兴学、取仕互促,使之科第接踵,成为“海内之望”。

来到水边古埠头,溪水清澈,对岸山峦叠翠。朱熹诗云:“春溪流水去无声,烟波一棹知何处”。昔日踌躇满志走向大江南北的行商队伍杳无踪影,百舸争渡、扬帆竞发的壮观像梦一样烟消云散。惟有眼前一脉清溪昼夜不息,秋波粼粼,梳理着、吟咏着“徽秀钟灵”的流芳岁月……

李坑水村山郭风

汪口南面的秋口镇李坑村,曾出过文官武将,以“文武双全”著称。水口古树参天,溪流淙淙。向村里望去,屋宇错落有致,分布在溪水两岸,呈东西向纵深延伸,屋脊后面露出苍翠的山峰。左边是坐北朝南的古民居,马头墙翘角飞檐,在蓝天勾画出苍劲的弧线。屋前有石板路,依墙沿溪。右边溪对岸民居,屋背枕水,粉墙斑驳。小宅院青柳依依。几座独木长桥横跨溪涧,埠头泊着帆棚小木船,给小山村平添几分江浙周庄、乌镇的清秀。

循溪边石板路前行,有徽商李瑞林故居,庭院大门朝东,正门枋前后均有石雕。屋内厢房隔扇木雕人物花卉图案,正厅挂“丁餘堂”匾。厅内陈设高雅,不失儒商风度。走过几个门面,有“大夫第”,为清咸丰年间奉直大夫(五品)李文进宅第。山墙饰有砖雕门罩,石库门临河,门坊水磨青砖。正厅有走马楼,宫灯高悬,挂“春蔼堂”匾,对联“及时小雨敷桐叶,借得春荫护海棠”,中堂山水画,点缀士大夫的闲情逸致。左边山墙露出一座临街绣楼,雕栏朱户,许是足不出户的千金小姐春日凝妆的翠阁?

沿街往前,巍峨的申明亭扑入眼帘,重檐翘角,系明末建筑,为村民歇脚谈论之处。亭子前面有村坊集市,店铺数家。右手通济桥,为单孔石拱桥,两股溪流汇合,小船泊岸。桥东南有茶楼,挂着一串串红灯笼,可休闲品茗。

顺着临溪小村路蜿蜒向东,拐向南,过石梁桥,穿弄堂,到李知诚故居,系南宋武状元府第“鱼塘屋”。厅内挂“尚武堂”匾。8扇细木格子黑灰排窗,敞轩临池,小巧雅致,带有苏州园林风格。院内有“半边”紫薇树,为江南一绝。紫薇系武状元亲手栽植,夏日开花,持续百天,院墙壁上有诗云:“独占芳菲当夏日,不将颜色托春风。谁道花无百日红,紫薇长放半年花。”倘若轻摸其树干,枝头会微颤,又称“痒痒树”。出院门,山脚边有“焦泉”,池畔芭蕉掩映,分绿一泓秋水。后山林木葱茏,古柯交错。山腰筑有石级游步小道,与山脚溪涧并行,可通徽商李书麟、李高翼故居……夕阳晚照,薄暮悄然,林梢烟如织。登上桥畔酒楼,在烛光灯影里喝一盅家酿米酒,让你融入“水村山郭酒旗风”的梦境。
* * *
走进婺源,只要有时间,你可以走遍一座座古韵如梦的乡村,诸如江湾、晓起、理坑,以及三都朱绯塘、黄村百柱宗祠、严田古樟、卧龙谷、灵岩洞、鸳鸯湖……当你徜徉在秀山丽水间,流连于村路里巷深处,会感染到一种亲切的乡情,会惊讶于婺源的地杰人灵。古往今来,这里有多少名人志士的祖脉、足迹啊!据载,婺源三面临水,一面倚山,地形为“背靠太师椅,腰悬玉带”,有一条河盘旋回延而流,汇合东北乡诸水,流域城中,此河正合天上的婺女星座,故名“星江河”。此乃天地钟灵,仅自宋至清,出过552位进士,七品以上官员2665位。如此文风鼎盛,仕途发达,财源亨通,村落秀美,是受益于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?是宋代耕读文化理念所致?还是徽商大军弃农经商的开拓精神?这梦境一样的奥妙,让今人费心思量,乘兴寻觅……

2007/10/26 夜宿婺源紫阳镇 2025/6/28 上传

 
评论 0 篇
发布评论
作者:
邮箱:
主题:
验证码 点击可刷新
 
 
 
地址:浙江省诸暨市暨东路70号诸暨日报报业大楼 客服电话:0575-87020951 87016337 87013038   联系信箱:zxb@zhuji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