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诸暨在线文学专区! 百姓论坛 | 招聘/求职 | 房产 | 汽车 | 家装 | 二手
 

我要投稿
 
灯火阑珊处-朱淑真故里路仲
作者:草木皆醉  2024/12/22   被浏览 154 次  评论 0
 【梦里江南】她在“灯火”阑珊处-访海宁朱淑真故里路仲古镇

【按语】踏访古镇,承蒙海宁路仲管委会红枫驿站热情接待并安排专职文员小陈陪同,同时得到村里姚老先生热心引导,有机会领略历史底蕴,在此深表谢意!

她在“灯火”阑珊处,也曾芳华流翠,也曾雨打风吹;她像一位村姑,荆钗布裙,不施粉黛,怀揣一串“明珠”,低徊顾影。这就是海宁斜桥路仲古镇(注1),南宋女词人朱淑真故里,至今尚在尘封之中,任凭岁月留痕,花开花落,守望江南水乡原生态风情。

“泛艇过渟溪,两岸人家齐,到门才咫尺,水涨板桥低。”这是明代学者陆嘉淑笔下的路仲写照。古镇位于海宁硖石西北约7公里处,北与桐乡晏城毗邻。从杭州乘地铁9号线,到临平南高铁站换乘海杭城际,到斜桥转11路公交。下车后,举目公交站牌,“路仲”二字悠然。周围静悄悄,行人寥寥。前后一个时辰,让你远离尘嚣,走近久违了的水乡古镇。

朝雨初霁,村舍清新。前行数步,左首路边小河横贯,跨营里拱桥。右首田野,附近也有河,河面宽阔。河边翠竹簇拥,橙黄巨石耸峙,镌刻行楷红字“陆逊营里”。后经村里姚老先生指引,这一带就是三国东吴名将、海昌屯田都尉兼领县事陆逊屯兵的埭上,俗称营里遗址。绿色灌木丛中几朵粉红小花,沾着雨珠,生机盎然。

这是一座拥有2000余年历史的古镇,地处“吴根越角”,初名“埭上”,四面环水,港汊密布,古桥凌波,乃交通枢纽。桐乡、崇德两县之水至此停蓄回环,穿镇而过,汇入洛塘,是故雅称“渟溪”。自陆逊屯兵埭上,商贸逐渐繁荣。明清至民国时期,镇里开设盐号、油坊、米行、茧行、药铺、裁缝铺、百杂铺、饭馆、酒肆、茶楼、客栈……商贾云集,舟楫往来。在直大街虎啸弄,访得李仁和盐号、陆长丰米号旧址。不难想象,当年市井繁荣,封火墙高耸,窄弄里熙来攘往的人气。

早在春秋时期,越王派范蠡大夫携金玉、以美女西施献吴王,途经渟溪,曾短暂驻留,尚存“西至浜”、“西至桥”之名。范蠡一行途经湖州南浔时,亦曾在百间楼河边驻留,至今有西施“洗粉兜”古迹。如今,欲在路仲寻觅西施芳踪,许是渟溪港某个埠头,那么,可曾月落乌啼,渟溪渔火,演绎先秦版“夜半钟声到客船”?

据史料,唐末,渟溪三年饥荒,路氏、仲氏、毛氏三家开仓赈济灾民而自绝,村民建三王庙以祭祀,遂将“渟溪”易名“路仲毛”,日久讹传“路仲里”。古庙毁于WG,后重建,名“仲济禅寺”。杏黄院墙内,殿宇俨然,香烟缭绕,梵音袅袅,让你沉静,给你慰藉,引你向善。

古镇钟灵毓秀。自宋代以来,张、管、钱、朱“四大望族”分别由余杭、余姚、临安、安徽迁入。享有“北李(清照)南朱”之誉的南宋女词人朱淑真,娘家(祖籍安徽歙县)就在这里。在杭州中山中路羊坝头保康巷,有朱淑真故里,其父任南宋京城临安(今杭州)知府的宅邸所在(故居已湮)。据路仲管委会小陈介绍,西市街的朱淑真故居,重建于元代,现正在修缮。

辗转西市街,从48号对面走进井边小弄,便是朱淑真故居,墙门里正在施工。眼前的老宅,厅柱支撑着流转的光阴,横梁木雕花纹依旧精致。残壁后面,楼梯空架,消失了佳人的足音;楼上幽闭的窗棂,隐没了倚栏再吟的倩影。这位仕宦人家的少女,“幼聪慧,喜诗词,工书画,晓音律”,性格爽朗,曾有一段美好恋情:“去年元夜时,花市灯如昼”(南宋花市街,民国教仁街,今杭州邮电路);而今元夜时分,“不见去年人,泪湿春衫袖”——无奈父母主婚,嫁俗吏,终因情趣不合,愤而离去,从此长期独居娘家,自号“幽栖居士”。故居里,回响着遥远的低吟浅唱:花径暗香,云锁朱楼。夜听芭蕉雨,寂寞泪阑干。寒灯剔尽,泪洗残妆(注2)……悲愁伤感,忧郁终生。花自飘零,往事已矣。弄堂口的古井,井水清澈,不见惊鸿照影,波光留下了女词人“人约黄昏后,月上柳梢头”的初恋梦境。今人在故居附近德风桥南建幽栖亭以纪念。

路仲人杰地灵。有直大街,始于醉月街德信桥,止于渟溪德义桥,长约里许,贯穿古镇东西。两侧巷子里,有多座明清老宅,如张子相宅、管氏藏书楼、管氏“渟溪老屋”惠长厅、钱君匋祖居、黄岭梅宅、冯家厅。在镇西路,有张眉孙故居;在汤家弄西,有钱氏绍源堂;在邢家坝,有医家朱氏故居;还有众多私家花园,如澹园、蠡园、息心窝……等等(注3)。镇上崇学重教,耕读传家,文风蔚然,人才辈出。史载,路仲出进士9人,举人14人,生员250余人。涌现出一大批官吏、商贾,而学者、名家居多,其中包括南宋著名女词人朱淑真,明代刑部侍郎陆子宣、礼部侍郎吴太冲,清代湖北学使管式龙、清溪及什邡县令钱保塘、地方文史学家管庭芬、大国医王孟英,近代植物学家钱崇澍、动物学家钱燕文、浙江省首任红十字会会长医学家钱崇润,现当代金石书画家钱君匋、中国第一代水彩画家张眉孙、收藏家钱镜塘、外交家朱黎青、新闻学家朱汝潜、国画家朱锡林等,可谓“腾蛟起凤,俊采星驰”,宛若村姑怀揣的一串“明珠”。

斗转星移,时过境迁。“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”,那些老宅,朱颜已改,风光不再。

在管委会小陈陪同下,走进花园里河边小弄。院墙内,管庭芬藏书楼(族曾孙管元耀旧宅原址)修葺已近尾声。正厅静得楼,对联“楼名静得守家业,雅号书痴喜舞文”,彰显老宅主的人生追求。这位渟溪老渔“生平露钞星纂,以书卷为生活,丹黄晨夕不辍”,著有《海隅遗珠录》,将路仲称之为“小桃源”(注4),至纯至美,伊甸园焉。出来时,小陈指着庭院里的两株柿子树,操着乡音说:“倷拉看,柿柿(事事)如意呀!”意随心至,古镇人岁月静好。

渟溪东岸,直大街北侧有钱君匋祖居。钱宅平时关门,路人仅看到砖雕门楼,镌刻篆书“澹泊明志”。这回经小陈事先联系,开了边门。跨进其中一座楼厅,面阔五开间,摆着明清家具。小陈指着边上的一批图文牌匾介绍,这是先祖钱保塘宅邸,系吴越王钱鏐后裔,县令任上不贪不奢,清风两袖,故名“清风室”。但见正中太师壁悬钱君匋题“清风室”匾额,题联“古石生灵草,长松栖异禽”,阔达平和,宁静致远,意在“大隐隐于市”也。

黄岭梅宅(黄家厅)“藏”在街角一家百杂店内。经小陈关照,穿过店堂入内,但见一隅楼层已坍,断壁残垣。据小陈介绍,原宅主是一名书画家,后来离家北上抗日。目前老宅由黄氏后人继承。听说老房子是有灵性的,似乎在感叹:“风来过,雨来过,不见亲人再来过。”老宅主所处的那个时代早已过去了,他的后人会否将风雨老宅涅槃重生呢?

在村民姚老先生引导下,来到直大街北侧张子相宅,系明代太师张从故居(明厅),其名节不佳。族人张子相为民请命,故名以纪念,现已作它用。隔了几家门面,有清代管氏惠长厅,三开间三进,曾做供销社仓库,后两进西侧都破壁开门。厅内廊柱林立,空空荡荡,而腰檐相濡以沫,檐口木雕精致。楼上窗棂亦整齐井然,不失斯文。三进门楼被封,苔迹斑斑,砖雕行楷“澹泊明志”依然清晰,默默守望着老宅主的品性节操。转到西南油车弄冯家厅,人去楼空,寂寞无主。从山墙赭石拱门进入。正厅三开间有楼,东西两间装有木格窗棂,后院平屋。正门通道封堵,砖雕门楼题字、花饰在WG中损毁。两扇大门黑漆斑驳,半开半闭,仿佛在沉思:昔日“花落去”,何日“燕归来”?汤家弄西面,小桥横架,临河有钱氏绍源堂,门掩尘嚣。邢家坝朱宅,两进院落,腰门古雅,庭院清幽,仍有后人居住,延续着祖上的澹泊宁静。

钱江东去,浪淘尽路仲风流人物。在历史洪流中,名门望族后裔早已星散,鲜有留在本乡本土。先祖连同他们的老宅,跌宕沉浮,各有造化,各有因果,谁人曾与细说?

转悠古镇,不知不觉翻过了历史的一页。潮涨潮落的河埠、驳岸,森然高耸的封火墙,典雅精致的砖雕门楼,店铺门楣楼厢一长溜褪色标语“大批资本主义,大干社会主义”……见证自然的和人为的“暴风骤雨”,烙印着年代感、时代感、沧桑感,让你感慨红尘滚滚,浮生若梦。

街头巷尾,石板路纵横交错,布满雨孔,深浅不一。曾经的日晒雨淋,消褪了一茬又一茬的脚印;轮回的春花秋月,消散了越来越稀疏的足音。鳞次栉比的古老店面,冷冷清清,关门闭户,有的住家,有的早已外迁而闲置。想当年,曾经上宅下店、前店后坊,门庭若市,人群熙攘,如今尘封已久。间杂零零落落的百杂店、鞋匠铺、药房、五金店、果蔬店、理发店,陪伴着留守者的晨起月落,絮叨着街坊邻里的家长里短。

在直大街南侧,有一脈渟溪港支流,东西流向,那一带叫“网船汇”,曾是古镇十景之一“渟溪渔唱”。从秀水弄进去,但见十年前一度开发的仿古石坊“渟溪门”,岸边筑有长廊,落寞惆怅,无人问津。凭谁问,埠头泊几叶扁舟,闪星点渔火,落霞炊烟里缥缈晚唱?

路过三角街塘坊巷,尽管杳无人影,尽管悄无声息,你偶尔会看到,屋檐下挂着的空调室外机,用竹竿晾晒的衣物,门前停放的电动车,窗台上晾着的时装皮鞋、新潮旅游鞋……哦,春风吻上古镇的脸,毋需问今夕是何年。

村舍毗邻,在屋前屋后、河埠、桥畔,看到菜园、桑园、竹园,还有嫣红的月季,一派田园风光,耳畔仿佛响起村南村北的缫车声;看到院墙,柴门,藤蔓,老树,眼前恍惚“日高人渴漫思茶,敲门试问野人家”的东坡意境。

林林总总,让你遐想,让你沉醉,让你感觉小镇仍在呼吸,在延续人间烟火。至于直大街的利明发艺中心,烫发染发面膜纹眉眼线,倒是占尽风情,一展与时俱进的风采。

过德义桥向西,踏上窄窄的镇西路。街面狭窄,靠东面的店铺,后楼临河,建有水阁房。街上店铺毗邻,开业的仅二家。街南31号竹器杂货店,店主姓钱,年逾古稀,每天清早骑着电瓶车从家里出来,到下午四点光景打烊回家。账桌上摆着一台电脑,说是看视屏的。后宅厨房,可以操持每天的中餐。闲谈间,钱老伯说起,路仲过去叫“小上海”。(查阅史料。古镇自明清以来,商贸繁荣。至民国年间,仍为海宁县四大镇之一。抗战时期,路仲成为硖石、斜桥、长安及桐乡等地商贾百姓避难之处,集市兴旺,渟溪港还有开往桐乡的小火轮。)店里,偶尔也有老相识过来闲聊。店门前,小黄狗懒洋洋地溜达,审察着陌生的稀客。钱老伯戴着眼镜,心气平和,开店数十年如一日,该是古镇的守望者了。

街北38号渟溪水阁茶吧,靠近桑园里书堂桥,临街枕河,挂着大红灯笼,埠头泊着两艘画舫。茶吧内设雅座,经营咖啡、烧烤、火锅,集餐饮、休闲于一体。橱窗贴着“朱淑真故里渟溪路仲”剪纸及《路仲十景复原图》。南面山墙写着“路仲,我在这里等你”字样,下面陈列一排“秦砖汉瓦”,墙角水缸里养着金丝荷叶草。这是路仲网红打卡地。茶楼主人姓葛,身兼志愿者。在这里围炉煮茶、壁炉烤火,让你享受慢生活。<

有网友称:“路仲是一座被人遗忘的古镇。”因为她的陈旧破败,萧条冷落。也有的称:“千年的沉淀疏远了盛世繁华。”或曰:“历史最怕的就是遗忘,这些被遗忘的或许才是最珍贵的。”我想,正是古镇的旧而不俗,陋而不假,冷而不僵,萧条而不空泛,保持了村姑一样的原汁原味,收藏历史真相,成就了返璞归真。

回首间,直大街西端,始建于明永乐十二年(1414)的德义桥(大枫桥)仍然是古镇东西两岸的枢纽,西市街尽头清道光二年(1822)的德风桥(小枫桥)“西接彩虹云蒸霞蔚,东联德义璧合珠联”,与镇南的德明桥(当代原址拆建)三桥联袂,铭刻着路、仲、毛三氏见义勇为的高风亮节;而朱淑真故里,老宅、名人、名胜咸集,则是众多古镇或缺的历史积淀,开发商的工程因故戛然而止(注5)。天文学家伽利略名言:“地球并不属于我们,而是我们借来的。只有大自然是我们的母亲,他教会了懂得谦卑与敬畏。对于千年古镇,何尝不是这样呢?因为无法复制,珍惜、保护是一种人文情怀。

人道是,“耐得住寂寞,才守得住繁华;熬得住孤独,方能等到花开。”路仲古镇人文底蕴厚重,地理环境得天独厚,古迹、景观、原住民都是无法复制的瑰宝。乡愁缱绻,期待借鉴上海同济阮仪三教授古城镇保护性开发经典案例,传承宋风遗韵,再现“小上海”盛况,迎接海内外八方来客。

【后记】那天在路仲,将近两个时辰,只遇到一位游客,且很年轻,正在直大街西端徘徊。寒暄后方知,是在海宁创业的温州平阳95后小池。我说平阳有南雁荡,有腾蛟苏步青故居,还有“青街的竹,顺溪的屋”。他说就是青街的。我说这么巧啊!记得睦源廊桥、青街、李家大屋、池家大屋……犹如他乡遇故知。我问古镇的兴趣,尤其是原生态的?他说,爷爷是学历史的。心想,近朱者赤。后结伴同游。之后,搭乘他的车到海宁南关厢取景配图(古代路仲归属海宁州)。他很热心,陪同游览后,一直把我送到海杭城际海昌路站。萍水相逢,随缘而行。

2024/12/5 甲辰大雪前一日 于路仲古镇 12/7-10 稿 12/11-16 修改并配图(史料据路仲管委会小陈、村民姚老先生及网络介绍,在此一并致谢!)12/22 立冬后一日 上传【图文版载2024/12/19公众号草木皆醉书斋】

【注1】路仲,旧属杭州府海宁州元吉东乡二十二都,两府(杭州、嘉兴)三县之交。北临桐乡县,西北近崇德县。
【注2】“花径暗香……”等句,引自朱淑真词。
【注3】镇上曾有陆钰的蜜香楼、吴继志的息心窝、周文爚的香梦楼、许镇的澹圃、钱馥的小学庵、张孚观的爱莲草堂、谢煜舒的春星草堂、胡尔荥的爱莲西堂、管庭芬的花近楼、钱保塘的清风室、管元耀的静得楼等,大多已湮。
【注4】清晚期,镇上尚有诸多厅堂庭院、古树名木,如前后有五进的华园钱氏思源堂,拥有半条街的朱氏朱祥和,张家300余年的古山茶花等,故管庭芬在《海隅遗珠录》中称之为“小桃源”。
【注5】2013年曾经由某开发商开发,因某种原因,“初试锋芒”后戛然而止。

 
评论 0 篇
发布评论
作者:
邮箱:
主题:
验证码 点击可刷新
 
 
 
地址:浙江省诸暨市暨东路70号诸暨日报报业大楼 客服电话:0575-87020951 87016337 87013038   联系信箱:zxb@zhuji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