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诸暨在线文学专区! 百姓论坛 | 招聘/求职 | 房产 | 汽车 | 家装 | 二手
 

我要投稿
 
袁花走出一代侠圣-访金庸旧居
作者:草木皆醉  2023/9/23   被浏览 1797 次  评论 0
 袁花走出一代侠圣-访金庸旧居

(小序)“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,都有人知道他的名字。”——倪匡

曾听金庸的外甥女婿张教授说,查先生“身无分文走红香江”,甚觉传奇。初夏时节到海宁,专程拜访金庸(1924-2018)的袁花旧居。

乘坐公交巴士往东南行驶14公里,过逥龙桥,便抵达袁花镇。花溪水穿镇而过。河两岸是半爿街,店铺鳞次栉比;河西的后市街、花溪街纵横交错,仍有几许江南水乡风韵。顺东市街前行,经花溪桥,搭乘“摩的”,不用5分钟,便抵达镇南的新伟村秤锅湾。

周围是成片的桑树地。经过春天的采桑养蚕,结了甜津津的桑椹之后,桑树整枝修剪,粗壮的树干在分叉的地方变成了一个个小拳头,似乎在养精蓄锐,以期来年再现枝丰叶茂的风采迎接蚕花。循村路西拐,见空旷的道地有一堵照壁,后面是一座老宅,灰瓦白墙。青石门框黑漆墙门,门边墙上镶嵌一块青石,镌刻著名红学家冯其庸的题字“金庸旧居”。

老宅于1998年修复,西临袁闸港,北濒赫山房浜,坐北朝南,占地1100平米,晚清风格建筑。前后两进五开间带厢房,四个厅堂呈“田”字形格局。备弄与前后墙门贯通。

黑漆墙门上方挂着“赫三房17”搪瓷门牌。跨进轿厅,但见“文魁”、“进士”白底黑字匾高悬横梁两侧。听管理员介绍,海宁查氏是名门望族,金庸的祖父、太公都是进士出身。

左侧有廊轩,长廊南墙绘有古代著名的黑白木版画“卅三剑客图”长卷。图中主角诸如赵处女、虬髯客、绝技、车中女子、汝州僧、京西店老人、兰陵老人……都是唐宋人物。金庸曾依据此图的第一图“赵处女”创作短篇小说《越女剑》,成为“飞雪连天射白鹿,笑书神侠倚碧鸳”外的第十五部武侠小说。金庸又按照图意,为33幅图画作小传,其中有人们熟知的《虬髯客》、《聂隐娘》、《红线》、《昆仑奴》等故事。

过天井,正厅按原貌布置晚清家具。正中高悬清康熙御笔“澹远堂”匾,蓝底金字,镶金龙花边,璀璨夺目。朝廷赐福,“蓬荜”生辉。四盏宫灯高挂,古色古香,富贵高雅。中堂有乡人晚辈章耀绘《墨松图》。两幅对联:外联引康熙语“唐宋以来巨族,江南有数人家”,内联“天耀日出炯,地沉星尽没”。东墙《墨竹图》,题款“清静贞气以自虚”;西墙国画《剑客侠女图》。

厅后东面有一卧室,摆着雕花床、梳妆台、箱笼、桌椅。1924年2月6日,查枢卿徐禄夫妇的第二个孩子良镛在这里降生,后来竟然成了蜚声海内外的武侠小说大师金庸。

走过“紫气东来”砖雕门楼,过天井,二进后大厅为展示厅,陈列照片、实物及图文资料。流连在展厅里,仿佛行走在“金大侠”传奇的人生旅途上……

展厅“故乡情怀”专栏介绍,1929年,幼年查良镛入村口巷里十七学堂,高小转入袁花镇龙山小学,即袁花中心小学。经过一个漫长的“甲子”,1992年学子返乡来袁花镇,为母校题词“重游母校深感当年恩德”。1936年,少年查良镛考入嘉兴中学,即嘉兴一中。初一数学教师为章克标,系20年代在上海与叶圣陶合办刊物、与鲁迅有过笔墨之争的“海派小说”代表人物。1992年金庸应邀参加嘉兴一中建校90周年纪念活动,发表讲话:“我来到这里,心里感到很温暖,很兴奋。这里是其他任何地方都及不上的。”学子怀乡之情溢于言表。他还与德高望重的师长、世纪之交的“百岁老人”章克标先生亲切叙谈。

1938年,为避日军战乱,金庸进入内迁到丽水碧湖的省立联合初级中学(杭四中前身)就读。1999年,杭四中喜迎百年校庆,当时金庸校友正履职浙江大学,欣然为母校题词:“树人垂百年,英才遍神州。”

当年,查良镛的理想是当一名外交官。据载,1939年考入省立联合高中,即杭州高级中学;1943年抗战期间,如愿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学校外交系。由于看不惯国民党职业学生横行霸道,于是行侠仗义,被校方勒令退学,浪迹江湖……为实现做外交官的理想,金庸曾入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学习国际法,无奈梦想难圆。

1946年,查良镛进入杭州《东南日报》任外勤记者兼英文电讯收译员,并在西子湖畔开始了他的初恋。他的胞妹查良璇(后为Z教授岳母)嫁在杭州(夫婿曹时中,温州瑞安人,著名建筑结构专家,享誉建筑“纠偏大师”)。展厅橱窗里有一帧照片,是他与胞妹金同学在在西湖边的合影,眉宇之间流露出手足情深。

金庸与杭州有着别样的情感。1996年,满怀乡情的“金大侠”将新落成的云松书舍捐赠给杭州市人民政府。这是一座庭院式别墅,坐落在西湖名胜“双峰插云”,造价1400万元。后来,金庸还应聘出任过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。

展厅资料介绍,1948年,查良镛竞聘上海《大公报》,任国际电讯编辑,不久被调派香港《大公报》。据Z教授介绍,当时行程匆匆,抵港时才发现忘了带盘缠,所幸同机邻座的《国民日报》社长潘公弼主动借给他10元港币打的,解除窘迫。于是,开始了“身无分文走红香江”的人生转折性历程。期间有一个小插曲:在新中国建国之初,热血青年曾离职北上京都,再叩外交官之门,由于历史原因,关山难越,无功而返……不久调《.新晚报》当副刊编辑,与梁羽生共事。1953年,梁羽生以《龙虎斗京华》一炮打响。1955年,查良镛偶试身手,以笔名“金庸”在《新晚报》连载第一部武侠小说《书剑恩仇录》,一举成名。“金庸”作为一个武侠偶像由此诞生。接着,《雪山飞狐》、《射雕英雄传》接连走红,新派武侠小说宗师地位由此奠定,当时才34岁。1972年写完《鹿鼎记》,挂印封笔。又历时10年修订出版《金庸武侠小说全集》一套15部36卷1100万字。展厅“武侠人生”专栏引台湾远景出版社金学研究丛刊语:“世界之大,只有中国才有武侠小说;天下武侠,作者奇多,繁星满天,独金庸才是侠王大者,众星拱月。”

在辉煌面前,“大侠”在追求又一个理想。展厅“自立门户”专栏引述金庸语录:“每一个人的理想各有不同。对于我……第四个理想是创办了《明报》。”1959年5月20日,35岁的查良镛与中学同学沈宝新合资创办《明报》。创业维艰,凭着《神雕侠侣》、《倚天屠龙记》撑起《明报》大业。1962年,《明报》因报道广东10万饥民逃亡潮涌向香港而名声大噪,发行量倍增。文革期间,《民报》“北望神州”版以及时准确的中国报道,在香港报界独领风骚,正式确立大报地位。至1990年,《明报》集团赢利达7000万港币。

展厅文献展示,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,金庸先生曾于73年春应邀赴台北,时台湾当局领导人蒋介石病重未见,但蒋经国与他深谈;81年夏赴北京,与邓小平等中央首长会晤。为香港顺利回归祖国,92年他在香港会晤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。他还担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,诚如“大侠”诗云:“一字千金筹善法,三番回复得良规,难言句句兼珠玉,切切条条奠国基。”

1993年,金庸辞去明报企业集团董事局主席之职,淡出江湖。但“大侠”的足迹还在向前延伸,跨入新世纪……如今,正当耄耋之年的“侠王”进入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。“大侠”学富五车,才高八斗,早已功成名就,仍不懈进取,可谓“学而不倦”。

在老宅里,你不仅看到“大侠”行进的潇洒风姿,还可以穿过时光隧道,一探“大侠”诞生的血脉渊源。经过中间备弄北端的厨房,便是东厅培远堂。这里陈列着海宁查氏族谱。袁花查氏原籍徽州婺源(今属江西),系出春秋查子,以地为氏。元顺帝至正十七年(1357),世祖查瑜因避兵乱迁居海宁袁花,自明清以来誉为“文宦之家”。明代,查家中进士6人,举人17人,有祖孙三代连中进士的盛事;清代有进士14人,举人59人,其中康熙年间,有“一朝十进士,兄弟三翰林”的佳话。

出旧居,沿老宅封火墙踱了一圈。西面有侧门,与邻家一路之隔,寂然无声。北面3个后门,尘封已久,气派犹在,连着邻家菜园的番茄棚。东面2个侧门,濒临绿萍盈盈的河塘,岸边老柳成荫,河埠已废,萧条落寞。东南角2棵枇杷树挂着黄橙橙的果实,生机盎然……柳暗花明,令人想起了“金庸之路”。当年,8岁童稚在深宅大院里接触武侠小说《荒江女侠》,幼小的心从此被吸引……“外交官理想”两度破灭,而以笔名“金庸”在香港《新晚报》连载第一部武侠小说《书剑恩仇录》一举成名……《明报》的创办、困顿、转机与崛起……期间风云变幻,亦进亦退,人生坎坷,峰回路转。这里,究竟是什么在主宰一个人的命运?是打拼和机遇的完美结合?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?还是人格魅力使理想风帆远扬?

老宅展厅里,一个声音在回响,那是金庸《揭示一个灿烂的起点》中一段耐人寻味的话:“我只身南来,赤手空拳,一无所有,终于在香港成家立业(注),建立事业与名誉,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和幸福生活。这一切虽有自己辛勤努力,但全是出于香港这一环境之所赐。”

2007/6/7 于海宁袁花镇 2023/9/23 癸卯秋分 上传 时值杭州19届亚运会开幕(图文版载2023/9/8微信公众号草木皆醉)

【注】金庸前后三人夫人:杭州杜冶芬、香港朱玫和林乐怡。他与朱玫育有两子两女。

 
评论 0 篇
发布评论
作者:
邮箱:
主题:
验证码 点击可刷新
 
 
 
地址:浙江省诸暨市暨东路70号诸暨日报报业大楼 客服电话:0575-87020951 87016337 87013038   联系信箱:zxb@zhuji.net